助力川剧“戏”水长流 川渝“同台共演”聚合力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近日,四川和重庆两地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川剧节在成都闭幕。闭幕仪式上,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与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携手向现场观众致意。两只手高高举起相握,形成坚实牢固的“人”字形,两位川剧表演艺术家携手传递出川剧人的自信和力量。
闭幕式上,陈智林与沈铁梅携手向现场观众致意。四川省川剧院供图
川剧是四川、重庆两地共同的文化瑰宝。川渝两地长期致力于共同开展川剧的传承保护,推动川剧保护传承迈入法治化新阶段,川剧跨区域互动交流更加常态化,让川剧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开全国先河 跨省协同为川剧保护传承立规
今年,《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并于9月1日同步实施,这是全国首次在文化领域开展省际实体性协同立法。
谈及《条例》背景,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徐建群表示,近年来,川剧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创新活力不足、阵地丢失严重、人才青黄不接、市场极度萎缩、经费投入保障不足等实际问题。
川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川渝人民共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记忆。针对川剧保护发展热点难点,《条例》明确具体举措,聚焦解决实际问题。两地《条例》立法体例一致、内容协同衔接,专门明确了川剧保护传承合作机制的四大方面八项具体措施,为川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健康生长的土壤。
新编川剧《梦回东坡》亮相川剧节。演出主办方供图
沈铁梅介绍,川剧立法工作自2021年底开始启动,今年两地《条例》同步实施,通过法治手段破除川剧传承发展的短板和瓶颈,有利于营造川剧“活起来、亮起来、传下去”的大环境。
为解决川剧“有人演”“有人看”的问题,《条例》专门研究了人才培养、职称评定、薪酬激励等举措,针对川剧戏曲武功等从业人员易受伤、吃“青春饭”岗位的特殊性,《条例》还专设转岗培训相关支持举措;围绕解决川剧“有人看”的问题,《条例》规定应当将川剧保护传承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让川剧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一步传播川剧。
在坚实的法治保障基础上,推动川剧传承发展的动力更加充沛。“法条明确提出了加大对川剧领军人物、紧缺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育力度,各级教育等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开展川剧进校园工作。这为我们搭建人才重地提供了重要支撑。”南充市川剧团党支部书记李鸿斌透露,南充市川剧团与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联合开办“川剧非遗传习班”,将于明年3月再次招生,为川剧传承“选苗”,并已有多所当地中小学校表达合作意愿,希望建立川剧人才选拔基地。
聚两地合力 让传承的接力棒更具“年轻态”
从今年9月开始,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为戏迷奉献了一场接一场的川剧盛宴。首次面向省内所有国有川剧院团(单位)、民营川剧院团(剧社)、专业院校开展参演申报,并联动重庆市有关院团(单位)参与,本届活动也为川剧的传承发展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名家名角引领新苗新秀,川渝两地不约而同将青年川剧演员推至台前。开幕大戏《芙蓉花仙》里,饰演男主角陈秋林的青年演员王子豪来自四川省川剧院,其甩发、倒僵尸、褶子功等绝活让人眼前一亮。全国多城巡演后,新编川剧《梦回东坡》亮相川剧节,演员表上有了新变化。青年演员雷云饰演男主角苏轼,还有“00后”演员刘咏涵等联袂出演。原本的苏轼饰演者陈智林位居幕后担纲艺术总监。
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剧照。演出主办方供图
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由重庆市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周露、徐超、白孟迪担纲主演,博得现场观众掌声连连。以青年川剧演员为主力军,重庆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折子戏专场演出。
本届川剧节中,经典与新编剧目荟萃,川渝两地27家川剧院团、专业院校演出《梦回东坡》《碧波红莲》《芙奴传》等剧目41场,吸引现场观众10万余人次,线上直播点击量突破2152万。
“川渝本是同根生,我们寻找的是一种共同的情感归宿。这种心声和情怀,一定会让我们的艺术、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陈智林表示,本届川剧节,演出过程中,新生一代的年轻川剧演员逐渐挑起大梁、担起重任,为厚植川剧发展的土壤提供了新的活力。
2027年,第七届川剧节将落户山城重庆。在定期联合举办川剧节之外,川渝两地还将建立川渝川剧名家库,支持建立川渝川剧艺术表演团体联盟,在剧目传承、人才培养、创作演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同时,联合开展川剧的省际交流、国际交流,以及与其他剧种、其他艺术门类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川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