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甚至将这样的玩梗视频做成了连续剧。在社交平台上,有人不断连载改编版本的《甄嬛传》,甄嬛因被温实初退婚开始修仙之路,还被送往《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进修……在这些视频中,虽然台词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演员口型基本能对上;尽管画面时有错位,但总体还算流畅。
搜索手机应用,能找到大量这样的AI软件,几乎全部需要收费。只需要一张图片、几秒钟的音频,配合相应的文字描述,就能生成一段连贯的音频或视频。记者以上海博物馆所藏文物清多罗定郡王印的图片为素材,上传至一款AI软件中,描述其“张开大口”“一跃而起”,3分钟后一段视频即告生成,玺印上的麒麟抬起前蹄张开大口,最后跳起“华丽转身”,露出这件文物极有辨识度的尾巴。不过AI对这件文物似乎并不了解,麒麟张开大口后被处理成西方卡通片常见的恶犬狂吠形象,最后的转身抖尾动作又接近孔雀开屏的状态。随后记者修改描述文字“像狮子一样行动”,再次生成的视频中麒麟便综合了狮子跳跃撕咬的动态。
清多罗定郡王印AI化(左为原始图片)
AI生成视频的便利化,让网友“脑洞大开”的创意有了挥洒空间。例如各种AI再造的《甄嬛传》,在各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获得不错的流量。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玩梗视频,不少网友自发喊出“停止这种AI视频”,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而作为视频、音频中人,也并非都喜欢自己成为素材被恶搞。今年国庆长假后期,雷军的语音就被人用AI制作成各种催人上班的语音,有人在雷军的微博下发问“雷总,最近你怎么在骂人?”,雷军回复了三个“发怒”的表情,后来他也回应此事表示“挺困扰挺不舒服”,也“希望大家不要再玩了”。不过这并未阻止网友们玩梗热情,雷军“骂人”语音已被制作成手机铃声、闹钟声等。
“AI是很好的技术,也让用户的创意能以低成本的方式得以发挥。但是运用边界在哪里?”记者走访一些市民获悉,AI的应用范围应有所规范,随意滥用不仅对当事人会造成困扰,也会给普通网友带来麻烦。“我也听了雷军骂人音频,本来觉得网友恶搞没什么。”从事社区工作的陆先生后来发现,自己在网上看到雷军回复这一话题争议的视频,第一反应便是“这是不是也是AI合成的?”“我的工作要和居民打交道,如果这样真假难辨的AI合成视频大行其道,今后我们的工作又要上难度。”在他看来,哪怕视频制作者出发点仅仅是“开玩笑”,但玩多了大家难免对真实情况产生“狼来了”效应。
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这样的玩法也涉嫌侵权。例如以《甄嬛传》这样的影视剧为素材进行的AI创作,尽管AI生成视频已改变了剧情甚至演员的嘴型,但仍使用了原始作品的画面,涉嫌侵犯作品的著作权。按照法律规定,著作权人享有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等权利。
此外,使用综艺节目片段肆意改编的AI视频,除涉嫌侵犯节目版权外,也涉嫌侵犯节目嘉宾的肖像权和名誉权等权利。即使“雷军骂人”那样的音频,同样涉嫌侵权。此前最高法就披露过AI生成他人声音侵权案例:配音演员殷某与某文化公司合作,约定经原告录制形成的作品著作权归公司所有。后某软件公司从该文化公司获得声音来源,AI化后提供给某科技公司。殷某将相关公司全部告上法庭。
法院经审理认为,软件公司仅使用原告个人声音开发涉案文本转语音产品,该AI声音与原告的音色、语调、发音风格等具有高度一致性,原告声音权益保护范围包含案件所涉AI声音。某文化公司对录音制品享有著作权等权利,但不包括授权他人对原告声音进行AI化使用的权利。最终法院判决该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向原告赔礼道歉,该文化公司和软件公司赔偿原告共计25万元。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使用AI软件生成的音频和视频,声音、样貌未必完全符合原始所有者特征,例如“雷军骂人”音频中虽能辨别雷军的音色,但还是与其本人声音存在差别,引发纠纷存在举证困难。而此前法院也曾在数起案例中确认AI生成的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随着未来AI进一步发展,未来还有许多争议问题,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