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精准破解群众难题;积极建言献策,力促民生福祉增进;普及法治理念,强化社区治理效能……履职两年,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云岩区中东法律服务所主任李成钢,立足“一岗双职”之责,为民主法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民生事业发展而努力,做有温度的法律人、当有担当的好代表。
为民主法治建设“鼓与呼”
“小张,又来找李主任?”“可不是嘛,就想跟李主任说声谢谢,多亏他帮我媳妇处理劳动赔偿的事。”11月14日,云岩区温馨家园停车场管理员张文新(化名)正往云岩区中东法律服务所赶。
走进云岩区中东法律服务所,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摆满各类法律书籍,墙上挂着“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牌匾。这里是李成钢25年来坚守的法律阵地,也是在这里,他从法律服务所主任成为“辖区法律人”。
时间回溯到2022年,李成钢当选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而小张的妻子是李成钢当选人大代表后服务的辖区居民之一。“小张的妻子遭单位违法解聘,未取得劳动赔偿且任职期间未缴纳社保。”李成钢说,考虑到小张夫妇收入不高,就为他们进行免费诉讼,帮助夫妇俩拿回了补偿金。
补偿金拿回来了,李成钢觉得还不够,他说:“光是公益法律援助还不够,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才是推进辖区法治建设的基础。”为了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心里,他经常到办事处、居委会举办法治讲座,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李主任讲的法律课贴近生活,我们都喜欢听,大家茶余饭后还会对案情进行讨论。”家住温馨家园的李先生说,现在,法律课是大家最期待的活动。
为营商环境优化“起而行”
成为人大代表这些年,除了当好“辖区法律人”,李成钢还格外关注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中的诉源治理工作。
“外地企业选择贵阳,首要考察的就是营商环境,尤其是市场化、法治化程度。”在他看来,诉源治理对于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至关重要。
李成钢的关注并非空穴来风。在“云岩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课题调研中,李成钢和他的团队发现,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尚不健全,企业遇到纠纷时,往往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2021年,云岩区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员额法官平均办案量高达千余件。
对此,李成钢积极开展调研并形成报告,全力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他的努力取得了成效。2022年以来,云岩区人民法院积极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引入多家调解组织入驻参与调解,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人案”矛盾,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民商事案件普通程序的审理周期是6个月,企业的时间就是金钱,诉讼周期的延长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诉前调解给当事人带来的好处是能迅速解决纠纷。”李成钢说,有的企业因卷入诉讼,无法参加投标活动,给全区营商环境带来影响,而通过诉前调解,不仅能节约审判资源,还能化解当事人双方的矛盾。
如今在云岩区,诉源治理已经成为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民生事业发展“奔和走”
“自从担任人大代表后,我的眼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不再从个人的角度看问题,而是站在群众的角度研究和思考问题。”李成钢说,法律人的身份让他与群众紧密联系,能时刻听到群众的所思所想,而人大代表的身份让他能及时传递老百姓的呼声。
2022年8月,云岩区中东法律服务所被定为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了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好联系点在地方立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李成钢带领团队参与贵阳市地方立法征询意见工作,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委会书记、法律专业人士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信息员。他充分发挥精通法律、靠近群众的优势,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让民情民意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截至目前,李成钢在参与贵阳市地方立法征询工作中已反馈意见23条,其中7条被采纳,实现“民言民语”到“法言法语”的转换。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田一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