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对于这一网络乱象,要打“预防针”
中国青年网合肥10月30日电(记者 田昕禾)2024年10月29日,“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活动在合肥拉开帷幕。在启动仪式上,安徽省公安厅副主任法医师、同时也是小说《法医秦明》的作者秦明,作为皖籍普法网络名人和正能量网络大V,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法治故事,普及法律知识,分享“互联网+普法”的好经验好做法。
秦明在启动仪式上做分享。
秦明透露,投身于普法工作,源自于网民对一起本地伤害案件鉴定时间的质疑。面对这种情况,秦明开始在网络上普及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相关标准和方法,以期提高公众的认识和理解。他的“科普帖”获得了不少网友的支持和理解,这件事极大地激励了他继续在普法道路上前行的信心。
他表示,在现实中有关人身伤亡的案件总会得到网友的高度关注。而人身伤亡案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处置,需要法医工作的支撑。“我作为一名掌握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公安法医进军新媒体,希望利用法医专业知识去评论网络热点、辟除网络谣言,在涉案涉警舆情引导工作中去发挥一些积极作用。”秦明说。
近年来,秦明相继在各个媒体平台“开辟战线”,打造标签鲜明的网络帐号,用科普普法的方式吸引爱科学、懂事理的网友。与此同时,以真实工作经历创作了以法医为主视角的系列小说《法医秦明》。如今,“法医秦明”已经成为集小说、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等多种形式构成的文化IP,拥有众多的读者与观众群体。
秦明认为,作为一名法医利用较为小众的知识去评论网络热点、辟除网络谣言,在互联网时代既讨了“巧”,也借了力,从而吸引了更多关注。
在普法工作期间,他也意识到,尽管针对性的科普普法可以在舆论热点案事件发生后有效解决部分网民的困惑,但一旦有别有用心之人“带节奏”、“造谣”,部分网民就会先入为主,对警方通报、专家解读难以接受和相信。
秦明坦言,这是他在普法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点。他表示将继续以社会责任感要求自己,养成日常关注舆情的习惯,敢于发声、乐于发声,竭尽所能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改善政法网上舆论生态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最后,他呼吁更多相关职业人员积极参与网络普法,把法律精神、办案思维、法医常识有针对性地普及给网民,提前为网民们打一针“谣言疫苗”。
据悉,该站为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的收官之站。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指导,安徽省委网信办、安徽省司法厅主办,合肥市委网信办承办。来自中央网信办、司法部有关司局,部分省(区、市)委网信办、安徽各地各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及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平台、法治领域网络大V代表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