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问答:什么是非法集资?
什么是非法集资?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所谓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该定义明确了非法集资的三要件:
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
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
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常见手段有哪些?
第一步:小恩小惠作诱饵,正面形象是假象。“免费赠送礼品”是涉老年人非法集资的一个共性,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派发传单、口口相传、上门推销等方式,利用赠送粮油鸡蛋、免费体检、养生讲座等小诱饵,摸清老年人个人信息和投资意愿。此外,不法分子为包装自己,前期还会投入资金,用于租赁写字楼、办理营业执照等,细分人事、财务、销售等部门,营造其“正规”形象。
第二步:打“感情牌”,设下“温柔陷阱”。不法分子为了骗取老年人信任,让业务员平日里常与老人聊天、嘘寒问暖,还隔三差五看望老人“培养感情”,让部分老年人一步步走向他们精心打造的“温柔陷阱”中。
第三步:虚构多种项目,承诺低投资高回报。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企业,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虚构养老、影视、餐饮及种植养殖投资等项目,虚假承诺的保本保息、高额回报,忽悠老年人投资。
第四步:给予定期“回报”,放长线钓大鱼。在集资初期,不法分子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骗取信任,吸引老年人持续加大投资,同时在老年群体中通过口口相传,吸引更多人加入。殊不知,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不法分子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投资者血本无归。
如何规避非法集资陷阱?
要想避开非法集资陷阱,大家一定要牢记 “四看、三思、等一夜”。
四看。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看项目真实性、资金投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主体,看是否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三思。一思是否真正了解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己是否具备承担损失的能力。
等一夜。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朋友的意见,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拖延一晚再决定。
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由谁承担?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 25 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这意味着一旦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其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经人民法院执行,非法集资人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不得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承担。
发现非法集资线索,应当怎么办?